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介绍

来源:快飞出国留学 浏览:727 发布日期:2022-12-17 10:44:12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s://seugs.seu.edu.cn。东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与国内许多重点高校一样,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一、研究生院简介

自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东南大学就开始招收研究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首批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是自行审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试点单位;首批获准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生;首批获准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与国内许多重点高校一样,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东南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141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64人,正、副高级职称2123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7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290人,两院院士1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现有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有在校研究生22885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9813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072人,已授予博士学位9004名,硕士学位67996名。

在东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学校的优势学科确立了以世界一流学科为标杆建设高峰学科的目标,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其中工程学列15位,进入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计算机科学列11位,进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经过“985工程”、“211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双一流”的重点建设,东南大学学科结构不断完善、学科竞争力持续提升。2017年9月,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等,入选学科数位列全国第8。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分别为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

东南大学学科不断做大做强的发展进程中,研究生院始终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东南大学研究生院持续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多种措施并举,吸引优秀生源。优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东南大学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和完善推免生考核选拔机制;全面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设立博士新生奖学金;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分类考试,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体系。

第二,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具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为了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东南大学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宽口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每一位研究生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转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东南大学逐步建立健全研究生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体系,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潜心研究。

第四,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加大对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交流关系。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东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正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新格局。面向新时代,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环境,研究生院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优化结构布局,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质量保障,扩大国际合作,推动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引领性的贡献。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具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培养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到2030年,研究生教育水平国际一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二、内设机构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招生,博士研究生招生,港澳台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招生,招生宣传咨询,考点考务管理。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思政队伍建设,研究生创新实践工作,研究生文化活动,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与注册,研究生毕业证书制作,研究生违纪处分,研究生学生社团指导,研究生评奖评优,研究生迎新及毕业典礼的组织工作,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工作。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库制(修)订,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评估、评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管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和教材建设,公共课程、课程成绩、代培生和校外人员旁听课程管理等日常教学管理,研究生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抽盲管理,研究生转专业、转导师管理,研究生培养专项基金管理,四牌楼校区教室管理,九龙湖校区培养和纪忠楼教室管理,研究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丁家桥校区培养管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管理,国(境)外研究生交流项目管理,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项目管理,全英文专业与全英文课程建设管理。

研究生学位办公室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日常工作;学位论文抽检报送与复审、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与申报。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管理;学位档案整理与报送;学位论文报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及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管理;外单位学位论文委托评审;参与学位授予标准拟定等制度化建设。学位授予信息上报与管理、学位证书制作、学位证明开具等。研究生导师资格遴选、导师队伍建设;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动态调整和合格评估等。

行政办公室

研究生院对内协调及对外接待工作,研究生院职工考勤考核管理,研究生院印章、财务管理及后勤工作,研究生院文件管理,研究生院信息服务系统、网站管理技术支持。

三、东南大学学科建设

现有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在东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学校的优势学科确立了以世界一流学科为标杆建设高峰学科的目标,学科建设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其中工程学列15位,进入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计算机科学列11位,进入ESI世界前千分之一。

经过“985工程”、“211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双一流”的重点建设,东南大学学科结构不断完善、学科竞争力持续提升。2017年9月,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等,入选学科数位列全国第8。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分别为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

(一)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艺术学,热能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

(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热能工程物理电子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四)江苏省重点学科

艺术学,学习科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材料学,岩土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遗传学,应用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伦理学,应用数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制冷及低温工程。

(五)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