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范文3篇

来源:快飞出国留学 浏览:316 发布日期:2023-04-18 10:14:34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此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下面列举几篇《再别康桥》教案范文,有需要的可以看一下。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1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诗歌赏析和创作。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意境;

2.诗歌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意境;

2.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诗歌赏析和创作。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创作法。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再别康桥》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Step2课文阅读(10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再别康桥》,并解释课文生词和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意境。

Step3课文赏析(20分钟)

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型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诗歌赏析讨论,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Step4诗歌创作(2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手法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Step5课堂展示(5分钟)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朗读出来,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创作过程。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同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意境;

2.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诗歌赏析和创作;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2

本教案以徐志摩的诗歌名篇《再别康桥》为主要阅读材料,旨在通过阅读这一经典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以下是本教案的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背景,了解《再别康桥》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把握《再别康桥》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2.学习和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2.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诗歌赏析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课程铺垫。

Step2:阅读

让学生阅读《再别康桥》,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诗歌的背景和情境是什么?

2.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拟人等?

4.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运用如何?

Step3:讨论

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

Step4:诗歌赏析

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包括韵律、节奏和语调等;

3.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拟人等;

4.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Step5:总结

通过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名篇《再别康桥》为主要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一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导入、阅读、讨论、诗歌赏析和总结等,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一经典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3

《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徐志摩及其代表作品《再别康桥》。

2.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诗意。

3.能够理解并分析《再别康桥》的意境和情感。

4.通过诵读、朗读、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诗意。

2.《再别康桥》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再别康桥》的情感。

2.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入课题。

2.分析法: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比较法: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徐志摩的音乐或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入课题。

2.朗读诗歌(10分钟)

请学生朗读《再别康桥》,注意语音语调以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3.分析诗歌(25分钟)

(1)诗歌的基本韵律

解释韵律是什么,如何体现在诗歌中。

(2)诗歌的诗意

解释诗意是什么,如何通过词语、形象、意象等来表现。

(3)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比较分析(10分钟)

请学生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5.总结(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诗意,理解并分析《再别康桥》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包括课后阅读、写作等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七、教学资源

1.徐志摩的音乐。

2.康桥的图片。

3.诗歌《再别康桥》的文本。

4.其他文学作品的文本。

推荐阅读